首先声明,李笑来先生发的微博内容有很独到的见解,也有认知的偏差。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如果能理解这个微博的全部内容并且能提出不同的观点,将会大大增进我们对DeFi的洞察力。
解析下李先生(下文李笑来先生简称李先生)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与层次。
用DeFi类比TheDAO事件
DeFi本质上还是发币,比起1CO没有进步,甚至风险更大
一、用DeFi类比TheDAO事件
“DAO是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的简称,TheDAO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平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众筹项目。其目的是让持有TheDAO代币的参与者通过投票的方式共同决定被投资项目,整个社区完全自治,并且通过代码编写的智能合约来实现。于2016年5月28日完成众筹,共募集1150万以太币,在当时的价值达到1.49亿美元。
在TheDAO事件中,黑客利用TheDAO智能合约中split函数的漏洞,在TheDAOToken被销毁前,多次转移以太币到ChildDAO智能合约中,从而大规模盗取原TheDAO智能合约中的以太币。”
以上是TheDAO的简化介绍(搜“TheDAO事件”网上很多资料,可以去了解)。事情发生在2016年,导致了ETH社区直接分裂,硬分叉为ETH和ETC。
简化理解TheDAO就是众筹资金(eth)然后大家投票进行社区治理,决定投资什么项目。再通俗化理解就是一个公开透明的私募基金,但是这个私募基金面对公众,又有公募基金的形态。是个很大的创新。
以上这段话,之所以提到私募和公募因为这两者在传统金融和现实社会里要求的资质和牌照不同,能做私募的机构多,能做公募的机构少。TheDAO绕开了监管,但是没有绕开黑客的猎枪。严格意义上来说,黑客没有违规,利用代码漏洞疯狂薅羊毛,这也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导致的。分叉反而违背了区块链的精神,不过,社区大部分人支持Vitalik分叉,那就分叉。
DeFi目前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去中心化借贷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两个方面,资管、衍生品、保险等领域也在发展不过目前主流还是这两个。我想李先生所说的TheDAO应该说的是DeFi大分类中的资管方面,这个还是DeFI的非主流。用TheDAO类比不是很恰当。
二、DeFi本质上还是发币,比起1CO没有进步
这句话应该是李先生在说DeFi中的DEX领域(去中心化交易所)。不能笼统地直接说DeFi就是发币,但是,如李笑来先生看到最近DEX(如Uniswap、Curve、balancer等DEX)的火热,直接用DeFi代指DEX,这么理解也可以。
这些大火的DEX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发币——这个理解对不对?
没有问题。李笑来先生的见解,这一点算是一针见血,是的,就是发币。
1、不需要上币费(用不到数千元就搞定了,鼠标点击不超过100次就可以在Uniswap发个自己的ERC20代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