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天眼APP讯 : 2月20日, CasperLabs 宣布将于 3 月 22 日在 CoinList 上进行代币销售,将提供 3 种不同的参与方式,目前已接受注册。根据公开信息,CasperLabs是一个主打Layer 1扩容解决方案的公链,其主网将在今年一季度上线,去年10月曾完成 1400 万美元的代币私募。下面,链捕手从CasperLabs的扩容方案,代币和Staking经济模型等方面详细介绍该项目。
公链扩容与CasperLabs的解决方案
公链一直以来就面临着扩容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要么是选择将验证者集合中心化,但这样往往会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或者采取分片的设计,但在多个分片的情况下,你很难判断出第 1 笔交易是否已经完成,这样的话你没有办法继续后续的交易,这其实也是分片的安全性方面所存在的一个问题。以及在不同时间段会因为网络拥堵情况导致交易手续费会突然猛增,正是交易手续费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很难在其日常业务你去使用区块链。
因此企业也往往倾向于选择联盟链这样的设计,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云AWS就因为其采用率的不断增加时的平均成本随之下降,在八年时间AWS的价格下调了97%倍,利用了规模经济的效益。但在诸如以太坊Gas费的设计上,当存储、交易量上升时ETH的价格也会上升,意味着交易成本也在上升。
因此以太坊如果要真正走向大规模的扩展根本还是要解决扩容的问题,扩容意味着可以添加更多的计算资源到系统里,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从规模经济中受益。以太坊基金会也在一开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这个方向也探索了很多年,因此所谓的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也成了公链上不可能三角。
在这个基础上,CasperLabs主要是为了解决阻碍公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为了扩容牺牲安全性”。在 PoW 算法下,需要全网就过去的状态达成共识,才能够进行下一批的状态更新确实存在严格的限制操作,限制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和扩容性。但是 CasperLabs 有一个虚拟机状态“Past Cone”和“Future Cone”的概念。
“Past Cone”代表的是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已经观察到但是尚未终局的一些状态,“Future Cone”代表的是正在处理,并且正在广播给全网的状态更新。这就意味着多个状态更新能够同时在全网广播,并提供更大的吞吐量和规模。
因为CasperLabs所运用的CBC Casper不同于以太坊的PoS协议,它会根据“最重的区块”而非交易的顺序达成共识,这就允许分片和同步。
去年12月以太坊信标链启动,也标志着以太坊正式由1.0向2.0过度,但其实即使是以太坊 2.0 也是 PoW 和 PoS 的混合,并不是一个纯粹的 PoS 系统。而CasperLabs 设计的 Highway 协议与ETH 2.0 所运用的 Casper FFG(花几年的时间,逐渐由 PoW 转为 PoS)不同,它完全排除了 PoW。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