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的发展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分叉。这里面有两个概念:可信性和可用性。可用性通俗易通,即是快速上手不那么广泛、全面的信息。诸如互联网产品、电子产品,你所能想象到的用户思维都是在解决可用性问题。而可信性更多的是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比特币这类就是在解决我们所有人如何去相信一个事物、数据。在这样一个脉络里,有这两种需求存在,就一直会有分叉出现。如果把比特币的创世当作源头,那以太坊便是延续了其基本思想与精神。以太坊没有向中心化妥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分叉。
今天很多普通人,包括公共系统里的很多人,对区块链的理解停留至此。蚂蚁的联盟链向可用性做了一定的妥协,原因在于以太坊本身确实不太好用。当我们把转账功能延伸到智能合约,链上就发生了复杂逻辑,但转化成联盟链后,计算、存储、通信效果显然,故这种分叉的出现是有其需求的。
整个区块链行业中最重要却最难的事是验证。中本聪用对账验证,Layer2 用零知识证明验证,Chainlink 自认为是去中心化系统但并没有实现验证。验证有三种方式:担保、可累加博弈(逼近)、内置有效市场假设。比特币也没有解决验证激励的问题,都后面所有问题都会指向这个源头。分叉其实是良性的,两条路的选择。开放式金融打消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最典型的应用就是 USDT,但这里面肯定是有中心化风险的(需要有人来担保)。向传统靠近,都是普通人很好理解的东西,而脱离越远越晦涩难懂。
在研究比特币的时候,真正吸引并说服我的是去中心化资产。稍微学点货币理论的人都知道比特币做货币是行不通的。现在的货币理论脱离了过去金本位的思想,货币要反应经济的所有动态信息,没有反应的时候稳定是很难做到的。比特币里信息的攫取是非常狭窄的,特别是它发行的总量等等完全受制于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始终坚持中本聪的架构,你就会发现更深刻的东西:它不是在做简单的产品,它是在构建一个非合作博弈系统。
回顾整个社会的发展,早期都是以合作博弈的方式来管理,比如宗教、政治,都对分配这个问题非常敏感。这个分配机制能检验每个人的贡献,然后又有一个很强的合约能约束到行为,使其不至于违背整体分配机制。谁来分配、如何检验分配和贡献的一致,这两个问题在传统社会管理体系里一直未被解决。农耕文明为代表的政治机制一定会存在合作博弈的困境,达不到夏普利最优。而市场机制的非合作博弈,不需要互相之间建立关系,不需要信任任何人,明码标价的交换机制就是最典型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