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项目们不只凭借模式与产品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飞速增长,也持续带动行业规模突破新高。更重要的是,DeFi 为行业带来了破局方向和新的理想,从底层公链到协议层中间件再到五花八门的应用领域都受之启发,讲出了更加自洽的故事。

然而,当我们谈论 DeFi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DeFi 是特指类比于传统金融各细分业态的去中心化产品/服务,还是也涵盖比特币这样的去中心化货币及 Chainlink 等支持型组件?DeFi 的天花板和基准线究竟应对标传统金融还是泛化至经济活动?在当前“与拼接”为主的行业气氛中,该如何提前窥探到下一爆款模式或产品方向?
为了厘清这些问题,Odaily星球日报认为,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套较为严谨且更适合 DeFi 新物种的定义和分类法则,然后在此语境框架内呈现出 DeFi 各领域的头部和特色项目,形成一张行业图谱,最后希望读者能从本文建立起对 DeFi 的全景式认知,并有机会预判行业未来趋势,参与开放金融生态共建。
本篇“DeFi 分类法、行业图谱与价值项目”为《2020开放金融发展报告》其中一部分。覆盖 DeFi 热点事件、数据复盘、成因分析、限制瓶颈、演进方向和未来机会的完整版报告将在 1 月 7 日于「价值时代高峰论坛暨2020 FAT颁奖盛典」上正式发布,敬请期待。
Part I 分类方案一、分类法
狭义的 DeFi 分布式金融,从技术架构上可分为应用层和 Layer2 协议层。两者的区别在于,Layer2 协议层提供了一套开源的解决方案,任一应用都可基于其灵活构建;而应用层,更多地是已经调试好的、特定的解决方案,产品逻辑和诸多参数相对确定,灵活性较低。
广义的 DeFi 分布式金融,还应包括支撑其的资产(例如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 USDT 和 wBTC 等)及基础设施(例如预言机、链上检索工具等)。
本文的分类方法,主线上采用业内通用的按业态分类法,譬如 DEX、借贷、稳定币等。其中,稳定币既包含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如 DAI),也包含中心化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 USDT),而并不囿于上述言及的狭义与广义。
之所以做如此区分,皆因本文含有一条副线,在按业态分类之外,仍囊括 DeFi 的基础设施部分进来。它们虽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 DeFi,但却是 DeFi 离不开的原料和工具。
二、原则
DeFi 项目的数量不下上千个,限于精力和篇幅,我们不做一一陈列,只求能覆盖到其主要代表产品和具有闪光点的项目。因此,我们在筛选产品时也有三大原则。
以太坊生态为主。以太坊是众多经典 DeFi 的发源地和代表市场,一直被众多公链加以复刻,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以太坊生态的 DeFi 进行介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