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不同交易所同类型杠杆代币产品的涨跌幅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MXC杠杆代币的下跌幅度多数情况下比其它交易所更大,币安的跌幅则相对更小。
另外根据前述交易所数据,截止12月28日,火币总计发行了追踪13个币种的26个杠杆代币产品,其中仅有7个产品价格高于发行价;币安总计发行了追踪18个币种的36个杠杆代币产品,其中仅有7个产品价格高于发行价。但按照一般认知推测,这类双向对冲产品的盈利与亏损产品数量应当各占一半。
杠杆代币代币之所以会出现这前述颇为诡异的现象,主要是杠杆代币自身的调仓机制以及各大交易所调仓方案差异所致。
调仓机制的工作原理
据链捕手了解,杠杆代币能实现杠杆效果的原因在于,交易所在该产品背后通过现货杠杆(例如火币)或者期货合约(例如币安、FTX等)实现的,用户购买的杠杆代币背后都代表着一定的杠杆或合约份额。不过,但凡涉及到现货杠杆或者期货合约,任何产品都会存在爆仓风险,而交易所们都声称杠杆代币不存在爆仓风险,则是因为交易所针对杠杆代币推出了所谓的调仓机制。
调仓机制也就是交易所进行杠杆代币仓位再平衡的一种手段,以保证该产品的实际杠杆率与约定的3倍比率不会偏离过大。以3倍做多代币产品为例,如果标的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则会造成保证金价值缩水,实际杠杆率超过3倍,进而造成爆仓风险提升。
此时交易所就会调整其产品的合约仓位,卖出一定份额的合约以将杠杆率维持在3倍,但一旦此后标的资产价格再大幅上扬,由于该产品的仓位已经减少,其实际收益率就会偏离理论收益率。
举个例子,假如某用户使用100U本金购买3倍看多代币产品,那么在3倍杠杆的情况下相当于通过100U的保证金,实际持有300U的仓位,如果随后标的资产现货价格下跌10%,那么实际仓位价值将跌至270U,相当于用户损失30U、本金跌至70U,此时仓位实际杠杆率则增长至3.85倍。
再假定此倍数达到交易所设定的调仓条件,为了降低仓位风险,那么交易所则会将该用户持有仓位减仓至用户本金的3倍,也就是210U。
如果调仓后标的资产价格上涨11.1%回归到原价格,用户实际持有仓位价值则会达到233.3U,较减仓前增长23.3U,保证金则同时增长至93.3U,较用户起初100U的本金损失6.7U。这就是此前图表显示杠杆代币在现货价格回归点普遍亏损的逻辑所在。
基于同样的分析逻辑,假如该用户使用100U购买3倍看多代币产品后,标的资产现货价格连续两次上涨10%(也就是累计上涨22.1%),期间提高杠杆率/加仓一次,那么用户的实际资产收益率达到69.00%,高出理论值66.3%。这是此前图表显示部分杠杆代币在单边行情中实际收益率超出理论值的逻辑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