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260.com

“2万美元”后的比特币估值模型之争 谁能笑到最后?

随着比特币一路高歌猛进突破2万美元美元历史高位,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支持者,与此同时看衰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两派系各自为营,并都拿出了各自创立的模型企图说服对方。然而,随着比特币越来越吸引各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关注,势必将在学者、政治家、亿万富豪和商家之间掀起新一波批评和挑战,而估值模型很可能将会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 谈到比特币估值模型,不得不提起推特上非常知名的比特币市场分析师Plan B给出的“stock-to-flow”估值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比特币价值会在减半之后的1-2年内上涨10倍。不过,“stock-to-flow”估值模型给出的比特币估值也不能完全当真,比较加密社区里也有人认为该模型存在缺陷。 另一个比较知名的模型便是由杜克大学前商品投资和金融学教授克劳德·埃尔布(Claude Erb)创建的——克劳德·埃尔布模型。在克劳德·埃尔布模型里,基于比特币2100万枚总供应量的情况下,预计每枚BTC的最高价格约为73,000美元,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并不小,但相比其他专门设计的比特币估值模型给出的预测估值还是有些低的。而且克劳德·埃尔布还警告说,他的理论是按照所有已开采比特币分析得出,最终达到73,000美元高位的时间可能需要120年。 克劳德·埃尔布目前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国家经济研究局任职,近期出版过一本关于黄金研究的书——《黄金困境》(The Golden Dilemma)。在该书里,克劳德·埃尔布提出了贵金属“公允市场价值”的概念,根据克劳德·埃尔布的分析发现,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结束之后,黄金公允市场价值不到其价格的一半。也就是说如今的人们似乎已经没有太大兴趣把黄金看做是通货膨胀对冲了。而黄金价格也曾一度受该观点影响,暴跌600美元。需要说明的是,克劳德·埃尔布并不反对黄金,而且过去在管理客户投资组合的时候也会选择持有黄金。 现在,克劳德·埃尔布又发布了另一篇论文——《比特币和黄金任何时候都一样》(Bitcoin is Exactly Like Gold Except When it Isn’t),旨在质疑比特币的公允市场价值。克劳德·埃尔布根据自己过去在商品研究中的工作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黄金价格可以分解为“黄金常数”(golden constant)公允价格和公允价格偏差,如果作为通货膨胀对冲、价值存储和避风港,比特币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历史数据可以遵循。该论文在摘要中还写道:可以说,比特币价格能否分解为“比特币网络”公允价格和公允价格偏差是值得怀疑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克劳德·埃尔布也不反对比特币,也许就像其他传统金融学家一样,当看到比特币估值模型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或许他只是觉得把比特币用作“避风港”资产是有疑问的。 正如克劳德·埃尔布对黄金通胀对冲属性持怀疑态度一样,他同样不认为比特币具有“抗通胀”品质,因为要让一种资产具有良好的通胀对冲优势,首先需要保持价格稳定,比特币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然不尽如人意,比特币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比率已从几乎为0飙升到73。不过,克劳德·埃尔布的理论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比如他认为黄金也不应该用于“通胀对冲目的”,但黄金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比率只在3-8之间。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克劳德·埃尔布在他的模型里错误地假设比特币“社交网络”里的每个BTC仅代表一个用户,因此觉得比特币价格被高估了。但其实每个比特币都可以(按十进制的方式)被无限分解,从而使用户可访问性变得无穷无尽,虽然克劳德·埃尔布模型确实遵循了比特币的线性比例轨迹,但由于基础问题没有考虑周全,因此分析结果自然不会正确。而对于那些基于对数比例模型分析比特币的专家来说,他们认为比特币资产会在2028年增长到17万美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