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现有的区块链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底层由存储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这几个模块构成,但比特币的可定制性是极其有限的,开发者想要对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加以改进,以适应当下需求,都是极其困难费时费力的,且容易很招致硬分叉。
众所周知,BCH从比特币分叉之后,数年后才具备了智能合约的功能,代价就是比特币社区严重分裂,后来又经历了BSV与BCHA这两次严重的硬分叉,每次硬分叉都是“伤筋动骨”,BCH社区无论如何讲故事,都无法让曾经的裂痕得到弥补。
同样的道理,虽然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间,Gavin Wood全程参与了以太坊的开发与架构,对以太坊1.0的协议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参与了ETH2.0的架构设计,但是以太坊已经变成了一艘巨轮,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航向是十分困难的。
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内部沟通方面,Gavin都无法对以太坊当时的状态产生任何影响。
波卡诞生之后,相较于ETH2.0,波卡在技术架构方面的优势,至少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更高级的分片设计,更高级的智能合约语言,更高级的共识机制,更高级的治理方式。
我们以ETH2.0的片设计为例,根据以太坊技术路线图,ETH2.0的3个阶段全部完成之后, 分片数量64个,但是波卡能够做到无限扩展,波卡中继链前期只有100个平行链,但是中继链上还可以再链接中继链,达到无限分片的目的。
再以智能合约语言为例,ETH2.0升级的重要一点就是从虚拟机(EVM)过渡到WASM模块,而波卡目前已经拥有了WASM模块,方便开发者以更加快捷、深度的方式进行智能合约编程,而且已经可以使用。相比之下,ETH2.0尚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上线。
这些性能,如果Gavin在2015年继续留在以太坊,是不可能出现的。
其次,在原链上,你所有行为必须受到原链的限制,即自治问题。
例如,你在智能合约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必须接受原链的治理规则,例如区块时间、Gas定价、回滚改变状态等,这些原链属性是基于这条区块链的开发者们必须遵守的,就像在一个国家行事,就必须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一样。
但是,如果从头开发波卡这条区块链,所有状态都是由开发者自由定义的。此外,使用波卡Substrate工具箱开发的区块链,开发者可以定义区块链的各种属性,例如存储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这些全部都可以进行大幅度修改。
如果不是在新的区块链上,开发新的协议,增加新的开发工具,很难想象在老的区块链协议上进行开发。
2、波卡是稳定的,从开发者到底层技术
这里的稳定,包括开发团队稳定与底层技术稳定。
为什么开发者稳定很重要,是因为一旦核心开发者图一时利益,从一个区块链项目尚未稳定,就去寻求新的区块链项目,这会对项目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比较极端的案例就是EOS的开发者Bytemaster,江湖人称BM。
关于BM的离职,区块链行业流传着下面的段子:
2013年BM发布BTS,并在2014年宣称“没有宣布任何新项目,也不会离开BTS”;随后2015年发布STEEM,2016年宣称“没有宣布任何新项目,也不会离开STEEM”;随后,2018年发布EOS,并在2018年宣称“没有宣布任何新项目,也不会离开EOS”;随后,2019年发布新项目Voice。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