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260.com

利益与权力角逐下的以太坊2.0:解读POS和财富效应

「开始,这还是一个小市场(15年的ETH),人们不知道要摆摊买什么,卖什么,但是市场就这样逐步的形成,甚至还诞生了一家一家的小店,有人做货币市场生意(Compound,Aave),有人做兑换生意(Uniswap)。但是有一个建立之初设立的目标(那时也没人知道是对是错),就是建一个大教堂(ETH 2.0),人们等待,还经常集会讨论。 时间很快,几年过去了,交付的日子渐进,披着面纱的大教堂始终无法被众人看清。于是人们不断去问最初设立摆摊市场的人,我们何时才能进入这大教堂。 不断的逼迫下,带来了事物的推进,也带来争端和弊端的披露,于是曾经教堂的倡导者们建议在广场集会,回答所有人的任何问题,但他们并不解释决策如何做出改变(Call #52),人们也假装(或没能力真的)不关心,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质疑会带来他人的抨击。 广场上人们自说自话,一场问答中寻求着自己进入教堂后辉煌的可能性,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并不真的需要教堂或不确定,毕竟比起几年前的小集市,我们有了更快捷的基础设施(Rollup),我们有了保障市场秩序的守卫军(Miner),但他们期盼着自己可以有些权力改变这教堂的形态。 于是倡导者们说,若你要进这教堂,那基础设施必为之服务(Rollup为中心),若你要进这教堂,那人人可参与的治理必是其前提(PoS),若你要进这教堂,过去的市场必因你而繁荣(社区信心),若你要进这教堂,那你要投出一票先放弃当前的守卫军(Miner)。 没有人真的期盼这教堂,人们只期盼自己的权力得以施展,即便这本身不建立在公正之上,即便资产公平参与带来集权的已有人给出了警惕。但没有人真的期盼这教堂,人们只期盼自己的权力得以施展。」 以上观点是来自对以太坊颇有研究的喵叔。12月1日,ETH2.0正式启动创世区块,自此它终于不再躺在在白皮书里,离开白皮书后它在带来了市场对以太币的高预期,同时触发了可能在未来长期存在的利益冲突。 被误读的财富效应 「以太破600了,2.0式的质押相当于通缩,我看1000,必须冲一波」散户陈晨在不到10人的币友群喊到,随即群友派大星回应称:「感恩节回调的时候我上车了,600下车,已经盈利,真香。」 陈晨和币友派大星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在机构牛背景下的真实写照。随着ETH2.0成为热门话题,这些门外的以太币持有者本能地将ETH2.0理解为一个可以刺激以太币价格上涨的利好消息,同时还挖掘出两种投资机遇,一种可以在二级市场加仓以太币,一种则是将手里以太币拿去质押换取更高的收益。 然而ETH2.0的到来,对于了解以太坊发展历史和那些内行专家来讲这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3年以太坊白皮书问世时,ETH2.0即宁静阶段就已经规划之中,宁静也是以太坊发展第四阶段,目标是将以太坊的共识机制从PoW过渡到PoS。 过去两年以太坊利益相关方没少围绕该路线转变展开讨论,要么是技术实现与激励机制,要么是ETH2.0给现有产业链的利益各方带来的冲击。 短期来看,ETH1.0与ETH2.0暂未产生冲突,毕竟在经济模型上,ETH2.0上线后不会发行新币,而在技术方案上,那些以ETH1.0为基础的扩容方案并没有被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与ETH2.0通过PoW向PoS过渡的解决方案同步进行,甚至有业内人士将当下状态解读为以太坊基金会正在通过「两手抓」的方针来解决受困已久的性能问题。 该解读下ETH2.0的财富效应有所削弱,但从PoW向PoS过渡意味着由ETH2.0带动一波Staking热潮正在袭来。 PoW机制下,成为矿工需要矿机和电力;PoS机制下,成为验证人则需要质押至少32个ETH到存储合约、并具备硬件设备,稳定的互联网环境等条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显然不太友好。 不过,这对于节点质押服务商而言这却是个好生意。 目前,火币、币安等交易所,TokenPocket、imtoken等钱包,HashQuark、InfStones、Stkr,RocketPool等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商均提供ETH2.0Staking服务,虽然用户定位不同,但基本上都属于中心化组织,用户无法掌握资金的私钥。 「我把币质押给A平台,A平台出问题了,我的币是不是也出问题了」。激烈地ETH2.0质押讨论群中,成员沧海发问道。「别押,收益太低了,万一跌得太狠就得不偿失了。」另一成员昊然边回应边吐槽。 通过参与质押获取收益应该ETH2.0在物理世界中最显著的「财富效应」,诸如此类的讨论声与咨询者遍布行业各个社群:基本上呈现出投机者看不起过低的收益、普通投资者三问三思、机构无声进场的景象。 喵叔告诉链捕手,无论最终以太坊是选择在当前的链快速实践Rollup,还是选择在新的链上做更多技术突破,这一过程都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个人而言,当前参与ETH2.0 Staking是一件风险相对收益过高的事情,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来看,参与ETH2.0质押的风险大致有三点:锁仓之后带来的无偿损失、网络故障导致的资金风险以及第三方服务商跑路。 当然,风险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误读。 「价格上涨是靠主流怎么讲故事,主流市场如果想往涨上面讲,就可以按照质押锁仓的故事来讲,为什么要这么讲?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市场情绪适合做多。如果回到是2018年初,那就会适合讲利空的故事。」TP钱包创始人Pan在接受链捕手采访时指出,ETH2.0虽然带来了锁仓量的增长,但并不能实现外界所理解的通缩,结合接下来的衍生品质押方案实际上还是在增加流通盘,本质还是通胀。 除被误读为通缩外,ETH2.0Staking的收益并不构成陈晨理解中的财富效应。以阶段0启动时年化益21.6%计算,每32枚ETH的收益约为6.91枚ETH,而以最近的16.9的%年化收益算,每32枚以太坊的收益则约为5.43个枚ETH,收益会随着质押量的增长而减少,所以对于资金体量小且抗风险能力差的投资者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PoS类型的故事有点「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