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改变发到我们手中的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打法。

熟练到可以掷到自己想要的骰子点数的玩家等同于可以改写游戏规则,而其他人则可以使用机会牌并寄希望自己不会被淘汰。
在争夺去中心化的行业中,积极获得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有争议的举动。
这个行业仍然很小,对于具有共同目标的团队来说,选择与其他项目合并而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意义的。例如yearn.finance近期连续合并了Pickle、Cream、Cover,以及今天的Akropolis。
但是,这种集团化(conglomeration)的红线在哪里?

Yearn正在建立一个帝国。
当初YFI被引入时,它的身份标签是一种“代币”,可以用于管理Yearn的“控制机制,可配置的费用,维护控制和可修改的规则”。
在Yearn创始人Andre Cronje发布的文章《加密领域中的合并、收购、合伙和合作的术语》中,他建议可以将治理代币持有者的角色与以太坊矿工的角色进行比较——他们都可以决定协议是否升级。
由于最近的合并并不涉及到对YFI协议进行任何根本性的改变,这意味着治理代币持有人对任何合并或收购都没有发言权。
这使一些YFI持有者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Yearn Finance治理投票不具有约束力,这使投票更具象征意义,而不是协议运作所固有的。
尽管暗中宣布的合作伙伴关系和私下交易并不符合通常的治理控制或去中心化价值,但大多数YFI持有者对他们责任的看似减少并不关心,相反更关心“价格上涨”。

“ivangbi:如果您将一个产品放在另一个产品的上面……而每个人都收取费用,那么您可以将这个模式扩展到多大程度,以使每个参与人员都获得”足够“费用?想想yearn的合并吧。 Larry Cermak:只要价格上涨了,为什么要在乎”
Yearn的开发人员显然很聪明,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任何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开发产品的人都将拥有最大的利益。
但是,这些利益是否与整个行业的利益冲突?

除了不太可能的无私奉献之外,Yearn几乎没有理由不继续购买市场份额并向其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这可能导致强大的财务垄断,甚至比我们当前的系统更为中心化,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收购狂潮可能会使其他人感到不安。
我们一直在为去中心化而努力,但yearn的合并似乎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而我们似乎却在鼓励这种行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