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真正左右美国大选结果的,不是有55张选举人票的深蓝大州加州或者30张选举人票的传统红州德州,而是中间的是摇摆州,所以两党在选战时都会把绝大部分资源集中投放在这些州。
下图是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的选票分布,红色是投给特朗普的州,蓝色则是投给希拉里的州。除此之外,还有六个暗红色的州:爱荷华,俄亥俄,威斯康辛,密歇根,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这是当时民主党预计会赢,但最后却意外输掉的翻盘州。
其中,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著名的“铁锈地带”,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将工作机会带回美国,使得这些“铁锈地带”的白人工人阶层纷纷投票支持特朗普。特别是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和威斯康辛这三个州,一直以来被民主党视为“蓝墙”,三州的选举人票加在一起是46张,但特朗普却在这三州以不到1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全部的46张选票。此消彼长就是92票的优势,正是在这三个摇摆州的胜利,成功地使特朗普完成了“逆转胜”。
然而,三个州加在一起,特朗普的大众选票只比希拉里多10,7000张,仅占当时选票总数的0.09%。这正是中值选民定理所告诉我们的:选举的结果只取决于最中间的那个选民的态度,而与中间选民所在的群体是否多数无关。
2016年的美国大选结果使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希拉里的普选票比特朗普多了近三百万张,但最后却因选举人团制度输了总统大位。因此有人反思,是否将选举人团制度改为直接普选制度更合适。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简单多数的民主投票原则本身也许并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案。
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康多塞悖论,以及后续发展而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