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太坊在技术层、社区层以及治理层都是无需许可的——这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权访问。尽管对于社区来说,这种开放性是有代价的,但正是它让以太坊成为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动态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这个事实,并且坚持专注于构建一个为协作而生的全球性舞台。
引言
在文章《以太坊:黑暗森林》(Ethereum is a Dark Forest) 中,Dan Robinson和Georgios Konstantopoulos将以太坊的对抗性环境与“黑暗森林”这一概念进行对比。该比喻出自一本同名书籍,用以描述“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被高级掠食者发现就意味着必然的死亡”。
这个对比形象地描述了以太坊交易池 (Ethereum mempool),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存放着等待被打包进区块的交易。交易池受到来历不明的程序的密切监控,它们监控着交易及其可能的最终状态。如果有利可图,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抢跑或是竞价交易。这些“利益”就像在黑暗森林中被发现的猎物一样,正如Dan和Georgios的痛苦经历那样,他们几乎不可能避开这些掠夺者,他们的目标不同于暗处的潜伏者。
以太坊的每一层都是黑暗森林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黑暗森林的隐喻扩展到以太坊的技术、社区和治理层。正如任何人都可以监控交易池并从中获利一样,套利者也可以在每一层获取最终利益,无论他们是否考虑到社区的长远利益。
举些例子:
技术层:部署到主网,添加状态到链,监控交易池以便先发制人。
社区层:参与社区、推特热点,向Gitcoin Grants捐赠。
治理层:游说或反对某项技术变革,参与共识,参与全体核心开发者会议 (All Core Dev calls)。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感觉就像不劳而获,因为他们并没有对基础设施作出贡献。如果这些人是其他社区的成员,这些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设施或带宽,便被他们所滥用了。
虽然以太坊无需许可的特性会对每一层都造成影响,但我们必须记住,这种特性本来就是其设计的体现。事实上,如果生态中没有出现这种乱象才更加令人担忧,最终产出的项目也会黯淡许多。这意味着缺乏抵抗力,幸运的是这种情况还没发生。这些特性的融合,正体现了以太坊的革命性之处,值得我们继续投身其中。
拥抱以太坊的黑暗森林特性
值得铭记的是,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以太坊已经实现以下几点:
集合了新兴的技术、社区和治理特征,并且在任何其他生态系统中都无法复制
开放式工具集不断增长,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进行无需许可的实验
以太坊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性,是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社区,出现了机构、货币以及不可篡改的合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