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上只有4个Dapp还有活跃度
而面对来不及赶上的差距,国产DeFi们开启了“Copy to China”模式。
区块链博主“熊熊汇”总结国产DeFi的实质有2点:一是将以太坊现有DeFi模式迁移到公链上,二是构建公链自己的基础DeFi协议,但基本都是DEX或者全栈协议。
“几乎完全复制ERC式DeFi上各种玩法,未见创新,基本都是存币挖矿+流动性挖矿。”
除了上述提到的国产公链上的DeFi,在应用层面,国产DeFi同样没有能比肩国外的产品。在Debank锁仓量排行榜中,前10没有国产DeFi的身影。dForce生财宝、DODO、YFII、HBTC、ForTube Bank V2分列 12、21、24、23、26位,但锁仓量加起来都不及第10名的SushiSwap。
回看上述DeFi应用,依然属于国外项目崛起之后的“追随者”,赛道已被海外项目霸占,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区块链,都存在“头部效应”,自然而然形成资金与流量的壁垒,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追随,很难“弯道超车”。
这一波DeFi的兴起,无论AMM自动做市商下的DEX崛起、流动性挖矿、聚合挖矿、吸血鬼攻击,都是国外项目首创,国产项目在“邯郸学步”。
除了缺乏创新之外,国产DeFi面临一个更加严峻和迫切的问题:币价陷阱。
由于DeFi市场整体回调、激励机制、老鼠仓等原因,dForce、Fortube的代币DF和FOR在一个月内从最高点跌幅81.7%和 67%,不少各大成员扬言要报警开启之路。币价,成为了项目方的沉重的负担,项目方究竟是为产品负责还是为币价负责?这是个问题。
国产DeFi,困在币价里
2017年,一向心直口快的小钢炮冯小刚将中国生产垃圾电影的矛头指向了观众。
“生产很多垃圾电影是观众最爱说的话,那是不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这么多垃圾电影?”
从这个逻辑出发,那么国产DeFi的困境会不会和国内炒币社区的氛围有关?
分析师李枫认为,大多数国内投资者眼中只有币价,单纯以币价的涨跌来衡量项目优劣,这不利于国产项目的长期发展。
“拉盘上涨就是好项目,币价下跌就是骗局,炒币的价格陷阱不仅绑架了投资者,还绑架了项目方”,李枫如此表示。
根据正常的逻辑,币价的涨跌会伴随着市场的整体行情、项目本身的基本面而波动,但这样的周期过于漫长,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项目方想的都是快速拉盘,快速变现。
当项目方开始纯粹为币价服务,那么比起慢慢做事,性价比更高的显然是,设计币价上涨的经济模式、与社区合作喊单,甚至不少项目方选择与资金盘、传销团队合作。
短期内脱离基本面,加速上涨的带来的结果就是透支项目的生命力,变成纯粹的筹码游戏,“涨得越多,跌得越狠”,成为大多数国产项目的真实写照。
投资者张斌把项目方分为四个层次:“在做事,币价涨;不做事,币价涨;在做事,币价不涨;不做事,币价不涨。”他认为,国产项目大多属于后两者。
对比国外项目的社区,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国产项目社区的话题主要集中于“币价涨跌”,“何时拉盘”,而国外项目的社区通常往往禁止谈论币价和交易,关注技术发展、产品进程。
以今年的明星项目Chainlink为例,Chainlink中国社区总监Philip多次在社区表示,禁止谈论价格,这也成为社区共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