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对孙宇晨拍卖毕加索名作的讨论 大家似乎习惯了看到孙宇晨的种种炒作手段,因此对于这一次「潜在」的烧毁毕加索艺术品的可能性,大家也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讨论着,没有怒不可遏,没有义愤填膺,当然,原因可能是「还没烧」。 让我们回到那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如果有一个人把毕加索的画烧了,做成 NFT,你会怎么看这件事? 针对这个问题,律动 BlockBeats 特意联系到了 NFT 收藏家曹寅、ArtGee 创始人 FeliciaChe、数字艺术新媒体 Cyberfunkz,和科技艺术策展人 Dora。 「这是一件很不尊重作者的事,是哗众取宠的行为。」NFT 收藏家曹寅刚刚结束一场关于 NFT 科普的直播,一边快步走在大街上,一边发来了 15 段数十秒的微信语音,「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烧毁像毕加索作品这样的杰作而没有得到艺术家的许可,这其实是对艺术家的侮辱。」 自从艺术在全世界开枝散叶,人们对「艺术媒介」的选择也愈加重视。油画以油彩、帆布为艺术媒介,国画以墨水、宣纸为艺术媒介,音乐以声音、节奏、旋律为艺术媒介,舞蹈以人体动作为艺术媒介……不同的艺术门类会采用不同的艺术媒介,不同的艺术门类也都有更适合的艺术媒介,而艺术媒介更是沟通艺术家与欣赏者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对于艺术家而言,熟悉不同的艺术媒介,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媒介来自如地塑造艺术形象并链接起自己与观众,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科技艺术策展人 Dora 眼中,毕加索作品之所以珍贵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在她看来,对于已经在世俗观点中享有盛誉的艺术品,之所以享有盛誉,往往是因为沉淀了创作者、时间、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藏家(包括个人与场馆)、观赏者等所为其贡献的附加价值,「这些价值因不可复现而稀缺和珍贵。」 ArtGee 的创始人 FeliciaChe 表示:「传统艺术品有一个很重要特性,那就是现实物理中的观赏性及实用性。」而以观点新颖而犀利著称的数字艺术新媒体 Cyberfunkz 对此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虽然 NFT 具有可验真、可追溯、易转移等偏理性的优势,但是对于艺术赏析这样感性的事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从作品赏析的用户体验角度来看,油画作品肯定是实物为佳。因为油彩在现实光线中会呈现不同的光影和立体度。更不用说有太多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不同材质的创新组合,可能是陶、木、纸板、衣料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NFT 并非是所有艺术类别的「万灵药」,恰恰相反,它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