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区块链

邹传伟:以 DeFi 为例探讨分布式商业逻辑和发展策略 (3)

时间:2021-05-31 16:2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参与者之间直接交易是有前提的。第一,参与者之间要有互信。诚信体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法律法规和道德规则产生的信任;现实世界通过重复博弈

  参与者之间直接交易是有前提的。第一,参与者之间要有互信。诚信体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法律法规和道德规则产生的信任;现实世界通过重复博弈产生的信任;区块链产生的信任,体现为「代码即法律」;DeFi 中通过 Staking 和抵押品产生的信任。第二,参与者要能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这需要收集和分析信息,搜寻交易对手,以及交易撮合。第三,参与者需要保障交易履行。这三方面前提都需要消耗成本才能保障,而相关成本与参与者数量成正比。

  如果用 N 表示分布式商业的规模(比如 N 表示参与者数量),那么分布式商业产生的经济价值等于(本文所有公式均为说理方便):

  其中,a 表示从网络效应向经济价值的转化率,不同网络的经济价值可能差异很大;b 表示建设诚信体系,收集和分析信息,搜寻交易对手,交易撮合,以及交易履行等的成本率。分布式商业的价值创造与规模之间的关系见图 1。本文称之为「J 曲线效应」。

  图 1:分布式商业的 J 曲线

  从图 1 可以看出,在规模不够大的时候,分布式商业的网络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产生的经济价值低于建设成本,这体现为 J 曲线的前段;只有在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即盈亏平衡点),分布式商业净的价值创造才转为正。

与中心化商业的比较

  中心化商业需要投入固定成本,但由此获得的牌照资质、专业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可以重复使用,能产生规模经济。同样用 N 表示中心化商业的规模,那么中心化商业产生的经济价值等于:

  其中,e 刻画中心化商业的规模经济效率,f 刻画中心化商业的固定成本投入。中心化商业的价值创造与规模之间的关系见图 2。中心化商业也有盈亏平衡规模。

  图 2:中心化商业的价值创造

  中心化商业的规模经济效率参数 e 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在银行和保险领域,一块钱资本能支持起好几块钱的资产规模(在巴塞尔协议系下,银行的杠杆率是 3%,意味着资产可以是资本的 33 倍);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名义风险敞口规模可以是抵押品的好多倍;期货的名义本金也可以是保证金的好多倍;通过轧差后净额结算,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能支撑起好几倍的交易规模。金融系统的杠杆率,基本都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体现了中心化商业在金融领域的优势:1. 规模优势;2. 风险分散效应;3. 轧差后净额结算对流动性的节约;4. 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但中心化金融中介一旦遭遇风险,就可能对金融系统形成冲击,甚至对社会产生外溢影响。这种「单点失败」的风险,也正是中心化金融中介被严格监管的原因。

  图 3:分布式商业与中心化商业的比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