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难逃魔爪的还有各数据中心。此前就有数据中心公告声明,公司云主机不得从事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活动,由于比特币挖矿行为并未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认可,同时挖矿也会对硬件资源造成大量损耗,导致影响云服务器的稳定,为了保障用户云服务器的稳定运行,规避因此带来的法律风险,请勿使用公司云主机从事相关活动。如有发现,直接关闭,并不予退费。
高耗能:吞噬自然资源 比原材料对“挖矿”行业更加重要的是电能,充斥机器运转轰鸣声的矿场耗电量巨大。 根据“矿机”厂商向记者透露,2020年虚拟币挖矿全年所消耗电力等同于泰国2020年全年用电总量。 比特小鹿统计虚拟币挖矿用电规模显示,2013年~2021年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挖矿用电量分别为18亿度、23亿度、54亿度、130亿度、415亿度、553亿度、713亿度、1370亿度。2017年~2021年GPU(一种功能更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通常被用于游戏和3D渲染)挖矿用电量分别为62亿度、169亿度、79亿度、91亿度、201亿度(注:2016年及以前为0度)。 “当地电价是多少?”一位币圈VC投资人神秘兮兮地问正在招商引资的地方城投公司。在得到每度电0.26元的答复时,她有些激动但又有些担忧地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要是不同意的话只能偷偷挖,太不稳定了。” 实际上,对于此类投资各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警觉。2019年12月24日,位于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就出台了《甘孜州清理整治比特币矿场工作方案》。 今年2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4月底前全部退出。 在政策清退背景下,矿场或选择继续偷偷“挖矿”,或选择迁徙至国内对比特币挖矿态度尚未明朗的地区,甚至宣称即将“出海”。虽然选择不一,但是其当下的目标却惊人一致——绞尽脑汁吸引投资。他们反复强调是,“现在几乎没有散户可以赚到钱,散户把手中的钱投给矿场,专业化、规模化‘作战’,前期投入资金,到合约期分红”。更有甚者,标榜自己为国内A股上市公司提供这种算力拆卖服务,绝对安全。 “选择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贷、信用贷或者币圈的矿机贷买矿机,比炒币爆仓的风险相对小得多。又或者,向亲朋好友借钱挖矿也是良选。”在一次“矿业”大会上,记者看到有矿池创始人鼓励“矿工”采用借贷的方式入手矿机挖币。 “炒币90%的人亏钱,炒币等于网赌等于吸毒,而矿机有合规合同与增值税发票,更合规……”目下,虚拟币矿业(以矿池、矿场、矿机厂商组成的产业)人士可谓一遍一遍给投资者洗脑。然而,对于其中涉及的投资披露问题、真实性问题,以及在这种直接集资挖矿模式下存在的非法集资风险等,却始终无人向圈外蠢蠢欲动的投资者主动提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