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眼APP讯 : 2020 年,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苏州、成都等地首次实现应用试点。随着试点工作不断加速推进,应用场景逐渐多元化,参与的城市数量增至 20 多个。相应链条的人才缺口亟待填补。与此同时,央行也在加大区块链领域的研究投入,2020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简称「央行研究院」)大量高薪招聘区块链人才,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的试行。 我国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建立和研究始于 2013 年前后。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配置,学术界对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除了发表期刊和论文,国内高校也陆续开设区块链选修课或者设立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在 2016 年就已推出区块链学分课程,是国内最早设置区块链学分课程的高校。 由于教育存在周期(如大学四年,硕士两至三年),国内区块链教育普及速度的「小步慢跑」难及产业在发展途中「大步前行」。直至 2021 年,国内区块链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区块链人才教育现状分析 2020 年,北京、上海、苏州、娄底等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加快区块链人才培养和引进。国家教育部更是将高校作为区块链学术和技术攻坚基地,出台《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随着国家和各地不断助力,区块链教育逐渐迈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前沿技术,区块链涉及密码学、统计学、软件编程、博弈论等多重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才还需具备金融、法律、英语等相关知识技能。为了「人岗适配」,区块链相关的教育日趋热门。例如,培训机构开办研修班、提供在线教育;高校开设专业课程、设立实验室。 2020 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区块链工程」专业开始招生,这是全国首个获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专业。根据校方负责人介绍,其课程包括区块链原理、共识算法开发、智能合约开发、区块链应用开发、区块链算法、区块链平台开发、区块链虚拟机等。另外,该课程还与企业结合开设一些区块链行业应用类课程,包括金融、供应链管理、公共服务、医疗、教育就业等。 从高校区块链课程开展的总体情况看,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36 所国内高校以开设学分课程及实验室的方式开展区块链教学研究。其中,高校区块链研究在 2018 年新增最多。这或是由于,2018 年「区块链」概念受到资本热捧,相关公司和项目融资数量、金额达到 2016 年至 2020 年区间的顶峰。基于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科技实力,一些国内院校受到企业的青睐,从而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在产研联动效应带动下,12 门区块链课程和 15 个区块链实验室在这一年集中亮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