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眼APP讯 : 对加密艺术 NFT 价值的探讨愈演愈烈,「稀缺性」已然成为了各类探讨的中心词汇。如果说稀缺性真的决定了艺术品的价值,那么对其价值进行拆分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 NFT 的价值来源。 ![]() 本文从价值和权利两个方面对加密艺术品价值进行了结构化分析,探讨了 NFT 的可拆分性所带来的价值挖掘潜力。 艺术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人们在谈论价值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商品」,而这种价值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对于艺术品而言,其价值需要从哲学意义上考量,包括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甚至神学价值,往往从作者自身出发,探寻人与社会的关系。价值的形成存在建构与检验的过程,二者随时间的流逝不断赋予事物新的价值。艺术品的交易从来不是等价交换,仅仅是检验价值过程中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NFT 仅仅作为一种价值存储媒介,为交易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透明的方式。它记录着整个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包括作者信息、创作背景、交易历史等。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艺术家的作品被展出时才能享受到如此待遇,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展出方也不能保证展览中的画作全部是真品。 稀缺性不止于物理层面,也不决定所有价值无论是实体艺术还是加密艺术,其作为商品本身都只是内容载体。现实世界中物理作品的稀缺性由载体和内容共同定义,其载体的稀缺具有空间上的唯一性,而内容的稀缺具有时间上的唯一性,是由历史决定的。虚拟世界中的稀缺性仅包括后者,其载体稀缺性完全由人为控制。尤其在探讨 NFT 的稀缺性时,仅仅谈论数量上的稀缺性是没有意义的。在作品真实性有保障的情况下,内容的稀缺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地方。 当然,内容的稀缺并不能决定一切价值。仍需要经历前文所述的检验过程才能得到价值沉淀,对于一些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与观点,并不是在当下的时代被人接受的,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的考验。 拿梵高来讲,他的作品属于后印象派,然而他所处时代的主流画派是学院派。因此其艺术形式遭到了传统派强烈的反对声音。这样的声音越强烈,越会激励年轻的艺术家们思考,于是便有了一众梵高的追随者开始仿效他的画风,可以说梵高的艺术思想是超前了两个时代,他的作品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刷新。 ![]() 梵高作品《小麦田》 NFT 的稀缺性价值拆分物理作品的稀缺性价值在艺术品的整体价值中的占比通常是很难量化的,NFT 的出现恰好能将艺术品的稀缺性价值剥离出来,引导人们关注艺术品的内容和思想,将价值的载体向内容转移,而不是停留在颜料和画布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