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博彩游戏平台“英雄链”发行了号称全球首个支持博彩游戏的加密货币,发行后即刻跌破发行价,由0.6元跌至0.05元。 2018年2月,“艺术链”因虚假宣传,发行人不得不进行代币回购,以1:1的比例开展退币,网站下线关闭。 2018年3月,“太空币”涉嫌投资欺诈,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曾经仅用1天就私募到了10亿元……一个个“空气币”倒塌的背后,是一批批被割得体无完肤的“韭菜”。 为什么人们相信空气币? 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区块链货币化的了解并不全面,很多普通投资者根本不理解区块链技术及发展,只能通过加密货币的宣传包装甚至是站台人来判断投资方向。 另一方面,国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加密货币的涨幅不仅可以依靠技术、前景,资本鼓动也能够实现货币价值大增。 特别是对发行量较小、总额度较低的加密货币,资本所需操作资金更少,操作的空间也就更大,这也引发了资本制造“空气币”的可能。 另外有一些人,明明知道投资的是“空气币”,却怀有极大自信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波“韭菜”,反而积极投资,成了发行者的“帮凶”,只求在涨到高点时能够卖给其他“接盘者”。 这些加密货币是怎样躲避投资者的“火眼金睛”的呢? 主要操作流程包括如下几步: 首先要打造一份具备吸引力的白皮书,有传统股权投资机构或新兴区块链投资机构的背书,当然如果能两者兼具是最好的。 投资者在选择时往往会有趋同性和盲目崇拜,他们更认可有大机构背书的加密货币,却忽视了这些机构背书的根本原因,或者忽视这些背书是否是真实的。 拿 DATx(新加坡共享单车品牌 oBike 创始人 石一 发行的数字货币)来举例,白皮书中的投资机构显示有晨兴资本、创世资本等传统股权投资公司。 然而这两家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投资 DATx 加密货币,而是投资了石一的另一个股权项目 DotC,也就是说 DATx 加密货币白皮书存在错误的信息,刻意打造众多投资机构青睐的表象,诱导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晨兴资本、创世资本等投资公司为其作了背书。 同时项目其他环节也要看起来“高大上”,比如项目顾问选择外国人,看起来要十分专业;项目官方网站要用全英文,再标明无第三方销售,投资者须通过官方加密货币交易中心购买,以显示其正规性及规范性。 其次,发行私募,确保上市。在加密货币交易中心上市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满足交易中心的上币费用。 据统计,想要上市至少要准备3000万元以上的资金,而这意味着加密货币的上市极其依赖私募筹集情况,私募完成越快,筹集资金越多,越有利于加密货币在交易中心的发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