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为了集成区块链技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大医一院)或许能提前半年上线互联网医院。
“我院去年开始建互联网医院,到年底基本建成,今年1月底开始试运行。”大医一院信息科副主任于丹丹告诉健康界,9月17日,大医一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
除了中间的评审办照等环节,在东北地区首次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互联网医院系统中,“从而作出一些创新”,也是互联网医院延迟上线的重要原因。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交易)和数据库,具有防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诞生已有十多年,此前主要应用在金融领域,目前在医健领域的应用还不多。
大医一院为何要应用区块链技术?具体是如何做的,中间遇到哪些难题?日前,带着这些问题,健康界对该院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病人感受不到区块链”
当病人通过微信小程序访问互联网医院服务时,“上链”开始。上链意味着用户的数据已经被记录在区块链节点上。一旦“上链”,信息的唯一性属性得到确认,变得不可被篡改。
不过,从使用层面看,这与使用其他互联网服务并无任何区别,用户无法感知到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简单说,区块链属于后台部分,对医院来说是一种数据安全技术,病人在互联网医院就诊环节中感受不到什么不方便。”大医一院信息部牛主任解释道。
但正因为“用户感受不到”,当初医院内部围绕“用不用区块链”展开了多次讨论,不乏一些质疑者。
质疑主要有两点。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医疗领域中的新技术,多数人对其并不了解能够给医院医疗工作带来什么帮助;二是病人使用过程中无感,应用效果很难评价。
“所以,我们信息部面临的压力挺大。”牛主任说,当时,院里对互联网医院建设应用工作非常重视,作为区域龙头医院,任何决策都是非常谨慎的,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当然要求也很严格。
为了征求意见,医院相关部门多次开会讨论区块链技术应用,期间也有一些争论和方向问题。医院主管信息化的夏云龙副院长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科技创新动态以及政策导向,研判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以后智慧医院的发展打好基础。
“所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信息部决定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去探索区块链的应用,也为技术人员指明了开发的方向。”牛主任说,当初应用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想法是保障关键数据的可验证性,以及安全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访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